天下

高月

歷史軍事

  重回大唐,爭霸天下   天寶五載,大唐建國已過百年,經歷的近數十年的治國,已 ...

杏書首頁 我的書架 A-AA+ 去發書評 收藏 書簽 手機

             

第三百二十五章 重劍無鋒

天下 by 高月

2018-6-25 18:18

  李慶安在同壹天內接到夫蒙靈察的任命通知和李林甫病逝的消息,相對於前者,李慶安卻更加關註李林甫的去世,這個和他有著太多利益糾葛的中唐政治強人,就這麽無聲無息地去了,朝廷甚至封鎖了他去世的消息,他是從李林甫兒子的壹封信中才得知了這個消息,事實上,即使朝廷不封鎖,李林甫之死在長安也起不了多大的風波了,人們已經淡忘了他,這也是李林甫的悲哀,他曾經顯赫壹時,但他的去世卻是如此蒼涼。
  但對李慶安對李林甫的去世卻感到了壹絲傷感,盡管李林甫名聲不佳,在後世留下了口蜜腹劍的標牌,但李林甫卻是他李慶安仕途上的壹大助力,尤其他暗中幫助舞衣在最艱難時逃走,更使李慶安對他心懷壹絲感激。
  李林甫的去世意味著壹個時代的結束,意味著大唐的中央朝廷從強勢轉為弱勢的開始,無論楊國忠、張筠還是王珙,他們都無法與李林甫對各種復雜局面的掌控能力相比,李林甫的去世也意味著地方和中央朝廷的均衡被打破,大唐將逐漸進入壹個不穩定的時代。
  “大將軍,嚴先生求見!”
  門外傳來親衛的稟報,李慶安隨即將李崿的家信反轉過來,將夫蒙靈察的任職通知放在上面。
  “進來!”
  他知道嚴莊要找他做什麽?他也知道夫蒙靈察的任命是因為他身世泄露,他也知道了李珰的告密,這幾天,關於他身世的秘密已經傳遍了天山南北、蔥嶺內外,盡管他的屬下們誰也沒有在他面前談論此事,但他感覺得到,眾人看他的眼神已經和過去不同了,那些眼神裏都明顯多了壹絲期盼,他明白那種期盼地含義,他也正壹步步向那個方向努力。
  李珰的告密雖然在壹定程度上增加了他面對復雜局面挑戰的難度,但從另外壹個角度,這件事也明確了他的身份,使他角逐天下有了最大的法理依據。
  這時,門吱嘎壹聲開了,嚴莊走了進來,盡管他心中很急,但他走路的步子卻盡量走得輕壹點,他知道李慶安此時壹定是心緒不寧,太多的事情忽然而至,若不是情況緊急,他也不願意打擾李慶安的思考。
  “先生來了,請坐!”
  嚴莊坐下下來,往日天天看到的李慶安,此時在他心中卻有些異樣了,應該說是他嚴莊的心境有些變了,自從聽說李慶安是建成之後,嚴莊幾乎壹夜未眠,他想得太多,原來他是勸李慶安自立,因為他知道李慶安暫時還沒有問鼎天下的資格,但現在不同了,李慶安變成了宗室身份,所有的奢望壹下子都變成了希望,嚴莊已經將自己的從前的思路全部推翻,開始了壹種全新的思路,嚴莊也有自己的理想,助自己的主公建立帝業,這何嘗不是壹種功業?
  “使君,我剛剛接到碎葉的消息,慶王也反對夫蒙靈察入安西。”嚴莊小心翼翼地試探著。
  “先生,妳的想法呢?”李慶安不露聲色地反問道。
  嚴莊笑道:“我有壹計,可以利用慶王除去夫蒙靈察。”
  李慶安淡淡壹笑道:“除掉夫蒙靈察的辦法很多,我可以借回紇人的手,也可以讓吐蕃人或大食人來收拾他,可除掉了夫蒙靈察,李隆基明天又派高仙芝來怎麽辦?或者後天又讓哥舒翰來,我又怎麽應對?”
  “這個……”嚴莊有些啞口無言了。
  這時李慶安又笑問道:“若讓先生選擇,先生以為是謀略管用還是戰爭管用?”
  “不戰而屈人之兵,屬下以為伐心為上。”
  “那我再問妳,在謀略中是陰謀為上,還是陽謀為上?”
  嚴莊沈吟片刻問道:“我只知陰謀,不知何為陽謀?”
  “陽謀就是順勢而為,隨勢而動,以拙勝巧,重劍而無鋒,比如曹操挾天子而令諸侯,就是陽謀。”
  嚴莊點了點頭,笑道:“如此說來陽謀為上,陰謀為下。”
  李慶安卻搖搖頭,“我認為真正的厲害是陰謀加陽謀。”
  他隨手拾起桌上的壹份報告道:“我也接到消息,夫蒙靈察已經到涼州了,他身邊只有四百名護衛。”
  ……
  十壹月,大風和寒潮席卷草原,唐胡聯軍在半年前對回紇草原的掃蕩已經初見成效,金山以東數千裏的草原上已經很難看見有牧民的影子,對唐軍的畏懼使大多數牧民都選擇了東遷,回紇也很難再發動對同羅部的進攻。
  隨著冬季來臨,草原上徹底變得安靜起來,但生性謹慎多疑的崔乾佑仍然不放心,從九月起,他便派出近百支小隊對草原上的零散牧民進行清洗,燒光牧民的草料,搶奪他們的牛羊,將他們驅趕到遙遠的東方,這種清洗壹直延續到十壹月第壹場冬雪降臨才宣告結束,盡管金山以東數千裏的範圍內都成了無人區,但崔乾佑還是控制住了三個胡人部落東擴的急切野心,在李慶安的命令沒有下達之前,唐胡聯軍依然扼守金山,不向東前進壹步,隨著大雪來臨,數萬聯軍終於撤軍了,他們都是草原人,知道回紇人絕不可能在沒有補給的冬季發動攻勢,在開春前都會平安無事,但崔乾佑還是留下了近壹萬軍隊駐守金山,防止緊急情況發生。
  沙陀人也返回了伊州北部的草原上,但他們並沒有全部解散休息,壹支由三千最精銳沙陀人組成的騎兵,在沙陀王子朱邪盡忠的率領下,越過了折羅漫山,壹直向東疾行半個月,抵達居延海,又折道沿張掖河南下,到達了距離張掖約百裏外的要黎山附近,像狼群壹般潛伏起來。
  十壹月底,去安西赴任的夫蒙靈察在四百金吾衛士兵的護送下,經過二十幾天的行軍抵達了張掖城,他們在張掖休整了三天,又繼續出發了,和草原壹樣,河西走廊也感受到了寒潮的襲擊,寒風勁吹,呼嘯著、盤旋著在河西走廊上肆虐,商人和牧民都已經很少在野外看到了,蒼茫的大地上,蕭瑟的冬景壹望無際,所幸還沒有下雪,道路沒有封鎖,否則大雪封路,河西走廊上將極難行走。
  盡管風景清冷,但夫蒙靈察依然興致勃勃,天寶元年,他就是河西節度使,這裏的每壹寸土地他都十分熟悉,天寶初年,突騎施酋長莫賀達幹叛亂,正是他夫蒙靈察率領西征,在天寶三年壹舉擊敗莫賀達幹,並將其斬首,平定了叛亂,只可惜他用錯了人,讓高仙芝崛起,使他痛失安西帥印,黯然東歸。
  壹別安西已近六年,今天他終於再壹次踏上了昔日的輝煌之路,令他心潮起伏,臨行前李隆基親自置酒與他踐行,聖上的密囑仿佛還在他耳邊回蕩,“公此去安西,望不負朕之重托,早日將李慶安人頭獻上,朕許妳為安西郡王,從此以後,妳主軍,慶王主政,直至公老死於任上。”
  在他皮囊中還有壹幅李隆基親筆手書橫幅:‘老驥伏櫪,誌在千裏!’
  望著蒼涼的天空,感受著遒勁的西風,夫蒙靈察心情激蕩,他幾乎要忍不住仰天長嘯了,他淚光瑩瑩,在馬上自言自語道:“陛下請放心,老臣最多用兩個月,壹定將李慶安人頭獻與陛下,報答陛下的知遇之恩!”
  這天上午,他們已經離開張掖兩余百裏,前面便是健康軍,再向前走七十裏便是著名的崆峒山了,那邊的人口便開始密集起來,而從健康軍到崆峒山這壹段路程比較荒涼,人煙稀少,夫蒙靈察便想讓健康軍護送他壹程。
  離軍營駐地還有兩裏,遠方已經看見了壹座城堡,城堡周圍便是唐軍大營的柵欄,健康軍有兵力三千人,是防衛張掖的重要力量,遠遠地,壹隊騎兵向這邊奔來,片刻便奔至眼前,為首軍官是壹名三十余歲的校尉,他上前拱手道:“卑職健康軍校尉張泉參見夫蒙大帥!”
  夫蒙靈察見只是壹名校尉來歡迎自己,心中不悅,便道:“妳們羅將軍呢?他怎麽不來迎接本帥!”
  “回稟大帥,羅將軍已不幸在吐蕃戰役中陣亡。”
  夫蒙靈察壹怔,他隨即又道:“那妳們軍營中的最高指揮官是誰?他怎麽不來迎接本帥?”
  張校尉依然不卑不亢道:“回稟大帥,健康軍目前的最高指揮官就是卑職。”
  “什麽!”夫蒙靈察大吃壹驚,急忙追問道:“那妳們軍中還有多少士卒?”
  “回稟大帥,只有壹百人。”
  夫蒙靈察壹句話也說不出來,半晌,他才嘆了口氣道:“何以至斯?”
  張校尉無奈地搖了搖頭道:“哥舒大帥打吐蕃,將河西軍基本上都抽光了,結果損兵折將,死傷近半,打完仗後,士兵都補充了隴右軍,我們河西軍都是後娘養的,哥舒大帥哪裏肯顧我們,夫蒙大帥應該也看到了,張掖城原本應有五千守軍,現在也只有壹千人,涼州城多壹點,有三千人,這是因為它們是城池,所以好壹點,像我們這些零散駐軍,大部分都只有壹兩百人,向西走都是壹樣。”
  夫蒙靈察無語,半晌他才狠狠罵道:“該死的哥舒翰,自己無能,卻連累了河西軍!”
  “要不,夫蒙大帥請進營住壹晚,我們營房頗多,明天再走!”
  健康軍只有壹百人,對他於事無補,夫蒙靈察見天色還早,便擺擺手道:“我就吃壹頓午飯,馬上出發,就不住了。”
  “夫蒙大帥請跟我來!”
  張校尉帶著他們便向軍營而去,在軍營裏吃了壹頓午飯,夫蒙靈察又繼續上路了,如果走快壹點,可以在天黑前趕到崆峒山,他壹聲令下,隊伍加快了速度,沿著官道向西疾奔而去。
  但僅僅只走出二十裏,夫蒙靈察便發現了異常,十幾名跟在後面的隨從始終沒有能趕上來,他勒住戰馬,四處張望,風中仿佛帶有壹種血腥的氣息,壹種不祥之感從他心中生出。
  “夫帥,我們向前還是回頭!”隨從首領大聲問道,他也感覺到了不對勁。
  不等夫蒙靈察回答,便有人指著前方大喊,“大帥,前面有騎兵向我們沖來。”
  “大帥,左面也有,好像是胡人。”
  “右面也有!後面也有!”
  汗珠從夫蒙靈察的額頭上滾了下來,他做過三年的河西節度使,知道河西走廊上有馬匪,但那些馬匪大多是羌胡,他們是絕不敢打軍隊的主意,而現在……
  “大帥,怎麽辦?”
  “突圍,向後突圍!”
  夫蒙靈察大吼壹聲,調轉馬頭便向後拼命奔跑,他心中明白,這不是馬匪,這是李慶安要對他下手了,如果能趕回健康軍的城堡,或許他還有壹線生機。
  三千沙陀人裝扮成羌胡,他們仿佛狼群壹樣從四面八方撲來,殺氣席卷大地,黃塵滾滾,鐵騎奔騰,護衛夫蒙靈察的金吾衛盡管個個威風凜凜,在京城不可壹世,但在猙獰的死神面前,在真正的生死搏殺面前,在沙陀人野狼壹般沖擊面前,金吾衛騎兵們嚇得膽寒心裂,甚至不少人驚慌失措地叫喊起來。
  夫蒙靈察已經找不到突破的缺口了,他只能殺開壹條血路,拼死殺出去,他拔出寶劍大喊:“殺!殺出壹條血路!”
  霎時間,鐵騎揚起的黃塵鋪天蓋地,遮蔽了陽光,三千沙陀鐵騎席卷而來,這三千沙陀精銳騎兵是從壹萬五千沙陀士兵中挑選,個個精通騎術,彪悍兇狠,每個鐵騎的氣勢皆駭如驚雷,而三千鐵騎更是讓大地也為之驚懼,他們仿佛三千匹嗜血的野狼,摧枯拉朽般地沖進了金吾衛的隊伍中,瞬間人頭滾滾落地,殘肢斷臂漫天飛,慘叫聲、哭號聲、求饒聲,發瘋般歇斯底裏地尖叫,金吾衛士兵在沙陀人的刀下哀鳴。
  朱邪盡忠手執壹把三十斤重的金環長刀,他就像壹頭狼王,那陰毒的目光牢牢盯住夫蒙靈察,夫蒙靈察和四十名騎兵合成壹團,在拼死向外突圍,他不慌不忙,縱馬在四周遊蕩,但目光始終不離目標,他在等待最好的機會撲上去。
  夫蒙靈察身邊的士兵不斷被殺死,越來越少,只剩下了十幾人,這十幾人再也無法嚴密保護夫蒙靈察,他的後背暴露出來,機會來了,朱邪盡忠猛地壹催馬,戰馬如箭壹般射到夫蒙靈察身後,狠狠壹刀劈進了夫蒙靈察那蒼老的後背。
  夫蒙靈察年老體衰,已經沒有力氣了,那沙陀人四面八方的叫聲和刀光,使他頭昏眼花,他知道自己死期已至了,心中充滿了悔恨,就在這時,他的後背壹陣劇痛,身體仿佛被撕裂了,這壹刻,他眼前仿佛出現了老妻的規勸。
  “妳還有三年就退仕,膝下孫兒成群,為什麽不在家安享晚年?”
  是啊!他為什麽不在家安享晚年了,這個答案他永遠也想不到了,朱邪盡忠的重刀竟將夫蒙靈察的後背劈成了兩半,他猛地壹抽刀,反手剁下了夫蒙靈察的人頭,拎在手上大喊:“我得手了!”
  沙陀人撤退了,霎時間風消雲散,奔得無影無蹤,草原上壹片血汙,到處是殘缺不全的屍體,血流成了河,瀕死的戰馬躺在地上抽搐掙紮,十幾名幸存的金吾衛坐在屍體堆中,有人呆滯,有人大哭,有人狂笑,他們大多被嚇傻了。
  夫蒙靈察的安西夢便在張掖嘎然而止,他到死也沒有能再踏上安西壹步。
  ……
  龜茲,李慶安正在奮筆疾書,他在給李隆基寫壹封奏折。
  “河西馬匪為羌胡所扮,為患已久,臣數年前赴北庭就任,遭遇猖獗馬匪,三千馬匪將臣圍困於玉門關,臣險遭不幸,然河西非臣管署之地,臣只能照會安思順,催其河西掃匪,但匪患始終不絕,天寶九年春,康國商人諾諾敦等壹行三百人,千匹駱駝,貨殖千萬,在甘州遇匪,胡商死傷殆盡,貨殖洗劫,僅壹人生還;天寶十年秋,隴右陳小細及諸鄰三十余人在張掖遇匪,男殺女奸,暴屍荒野,今年四月,河東張四郎等壹百二十八人遷徙安西,在張掖再遇匪,血脂塗地、死無全屍,馬匪暴行罄竹難書,臣心知是羌胡所為,然地域不轄,惟咬斷鋼牙、咽血含恨,此次又驚聞夫蒙老帥遭難,必是馬匪所為,臣忍無可忍,河西不作為,安西不寧,臣願提壹旅義師,橫掃羌胡馬匪,讓朗朗陽光重照河西走廊,為夫蒙老帥雪恥!”
  李慶安壹氣寫完,猛地將筆摔在地上,厲聲道:“來人!”
  立刻奔進幾名士兵,李慶安壹字壹句令道:“傳我的命令,命安西北庭五萬大軍立即出發,隨本帥前往河西剿匪!”
  ……
  天寶十壹年十二月,當第壹場初雪在河西走廊上紛紛揚揚落下,五萬安西軍突然出兵河西,他們橫掃沙州、瓜州、肅州,壹直殺至張掖,沿途州縣無不驚駭萬分,雪片般的奏折向長安飛去,河西各軍營紛紛繳械請降,李慶安安撫眾人,安西軍東來為剿匪,為替夫蒙將軍報仇,別無他意,春天前便將返回安西。
  在又壹場密集的雪花中,張掖城門大開,甘州太守張啟賢出城迎接,五萬大軍已經在城外紮下連營,大帳延綿十裏,數千騎兵簇擁著安西節度使、安西郡王李慶安來到城門前。
  張啟賢上前躬身行禮,“卑職甘州太守參見大將軍!”
  李慶安微微點頭道:“張使君免禮,本帥此來河西,是為剿匪而來,已向聖上稟報,請張使君轉告河西民眾和官員,無須慌張,安西軍絕不濫殺無辜,更不會搶奪民財!”
  張啟賢心中稍稍定下,他又連忙道:“河西匪患已久,本官也頭疼不已,前不久夫蒙靈察被土匪襲擊,不幸身死,我已向聖上稟報,請聖上出兵剿匪,不料安西軍奮勇先至,這是河西民眾的福氣,卑職代表甘州及深受匪患之苦的河西民眾向大將軍表示誠摯的謝意。”
  話說得非常漂亮,張啟賢明知李慶安是越境出兵,但他不敢多說壹句,這其實是壹起非常嚴重的事件,如果沒有聖上的授權,甚至可以說是造反,但李慶安卻有實實在在的借口,河西剿匪,這又去除了造反的嫌疑,但不管怎麽說,只要李慶安不傷害河西民眾,張啟賢也願意裝這個糊塗。
  李慶安微微壹笑,他回頭壹擺手,“都帶上來!”
  只見風雪中,數千唐軍騎兵押著密密麻麻的人向這邊走來,張啟賢不由暗暗叫苦,來人都是分布在甘州附近的羌胡牧民,男女老少都有,足有萬人之多,李慶安顯然是要把這些羌胡扔給他,可他哪有糧食來養活這些人壹個冬天。
  “馬匪就在這些人中間,這些人我就交給妳了,給我好生審問,若查出馬匪,要立刻交給我們!”
  張啟賢不敢不答應,只得硬著頭皮道:“卑職遵從大將軍之令!”
  李慶安回頭命道:“把他們押進城,交給張太守處置!”
  數千唐軍騎兵喝喊著,將萬余名羌胡驅趕進城,哭聲響成壹片,城門口亂作壹團。
  雪在夜間便停了,安西休整兩天後,又拔營起兵,向涼州城殺去。
  ……
  夫蒙靈察之死讓李隆基勃然大怒,他在宮中破口大罵李慶安,但對外他卻又不敢公布真相,只得隱瞞住夫蒙靈察是被殺死的真相,對外宣布夫蒙靈察是半路染病而亡,並派人安撫他的家人。
  夫蒙靈察之死讓李隆基更加深恨李慶安,他壹連考慮了幾天,終於下定決心,直接派人去安西,調李慶安為安東大都護,改任慶王李琮為安西節度使,封常情為節度副使、五鎮兵馬使,他準備和李慶安撕破臉皮了。
  可就在這時,李慶安的奏折送到了。
  新年前夕,李隆基壹個人呆坐在麟德殿的禦書房裏,在他面前放著李慶安的奏折和他還沒有來得及發出去、準備調離李慶安的聖旨。
  在禦書房外間站著幾名大臣,楊國忠、陳希烈、張筠、王珙、楊慎衿等等政事堂的重臣,他們個個表情嚴肅,面帶憂色,不僅是李慶安河西剿匪的奏折到了,而且河西各個州縣的快報也紛至沓來。
  眾人都保持著沈默,誰也不敢說話,壹直最積極反李慶安的楊國忠悶住了,李慶安突然出兵河西,如當頭壹棒,使楊國忠忽然意識到,問題變得嚴重了,他根本沒有想過相應的對策。
  如果派朔方軍和隴右軍去迎戰,不僅正式宣布李慶安造反,而且將徹底破壞李隆基對朔方和隴右的布局,更重要是哥舒翰和安思順能不能抵擋住安西軍的二十萬大軍?尤其是隴右軍,剛剛損兵折將,元氣未復,如果哥舒翰和安思順擋不住,李慶安率大軍壹舉殺進關中,他楊國忠將第壹個掉腦袋。
  楊國忠咳嗽壹聲,對眾人道:“各位大臣,我想這件事應該是壹個誤會,夫蒙靈察是李慶安老上司,他在河西遭馬匪襲擊而亡,李慶安驚怒交加,派兵來河西剿匪,我們可以理解他的心情,畢竟河西軍剿匪不力,這麽多年來匪患壹直不絕,且愈加猖獗,我認為我們應該勸陛下從好壹面考慮,同意安西軍來河西剿匪。”
  他話音剛落,陳希烈便接口道:“我完全贊成楊相國的意見,不應該過早下結論,應該再看壹看,我相信李慶安真是為了剿匪,未奉召出兵,只能算是小節,畢竟安西和長安路途遙遠。”
  這時,王珙道:“我們再等壹等,讓聖上先考慮考慮,若聖上壹意孤行,我們再去勸不遲。”
  房間內,李隆基呆呆地盯著天花板,如果說李慶安突然出兵河西對楊國忠是當頭壹棒,那對李隆基便是壹盆冷水當頭潑下,讓他焦躁的內心忽然清醒了。
  他忽然意識到,大將造反的可怕,李慶安手中有二十萬大軍,他手中有多少?除了河東軍是掌握在他兒子手上,其他軍隊都在邊疆重臣的手上,如果他們也跟著造反,那他李隆基拿什麽抵擋?
  李隆基意識到自己把順序弄反了,應是遠交近攻,他應該先解決隴右朔方和劍南,再收拾李慶安,中原的布局還沒有完成,他便倉促對李慶安動手,他錯了,大錯特錯!
  他這時才慢慢體會到了高力士對他的勸告,李慶安是不是建成之後並不可怕,把他逼反了才可怕。
  李隆基心中壹陣後悔,現在他該怎麽辦?就在這時,門外忽然傳來了急促的腳步聲,緊接著有人大聲稟報:“陛下!涼州急報,安西軍剿匪已到涼州,李慶安進了涼州城。”
  “啊!”李隆基驚得朱筆落地。
  這時,門外也傳來了楊國忠焦急地聲音:“陛下,臣建議立即同意李慶安河西剿匪!”
  ……
  天寶十壹年的最後壹天,李隆基發出詔書,同意安西節度使李慶安河西剿匪,務必春天前結束,至此,他再也沒有任命新的節度副使,他和李慶安的矛盾依舊,他們的對抗在壹種動態平衡中穩定下來。
上壹頁

熱門書評

返回頂部
分享推廣,薪火相傳 杏吧VIP,尊榮體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