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下

高月

歷史軍事

  重回大唐,爭霸天下   天寶五載,大唐建國已過百年,經歷的近數十年的治國,已 ...

杏書首頁 我的書架 A-AA+ 去發書評 收藏 書簽 手機

             

第五百壹十八章 吐蕃棋局(下)

天下 by 高月

2018-6-25 18:18

  吐蕃軍為了保衛邏些城,傾巢而出了,壹萬八千人,這是吐蕃最後的壹點家底,或者說這些吐蕃贊普挑選剩下的軍隊,大都是老弱殘兵,精兵強將都被贊普帶走了。
  不僅吐蕃贊普沒有想到,所有的吐蕃大臣都沒有想到,唐軍竟然會從天竺越過大雪山殺來,百年前,壹名大唐使者曾借吐蕃兵壹千從那裏去了天竺,而百年後,壹支近萬人的唐軍又從天竺殺了回來,歷史給吐蕃人開了壹個殘酷的玩笑。
  吐蕃軍的主帥是大論尚琛氏,他最終和囊東贊達成了共識,不管唐軍是要戰要和,不和唐軍打壹仗,他們無法向贊普交代,也無法向吐蕃國人交代。
  囊東贊也將他的五千軍交給了尚琛氏,如果這壹仗唐軍敗了,那麽他們將成為吐蕃的英雄,如果他們敗了,那吐蕃就算亡國,他們也問心無愧。
  尚琛氏催促士兵壹路疾走,他心中還有壹絲僥幸,那就是唐軍在高原上的戰鬥力會大大減弱,他的士兵雖然是老弱之兵,但在高原上作戰,或許唐軍連老弱之軍都不如。
  正是這壹線希望,激發了尚琛氏的勇氣,也激勵著吐蕃軍勇往直前,與入侵唐軍壹戰高下。
  壹名騎兵斥候飛馳而來,老遠便大喊道:“封將軍,緊急軍情!”
  斥候的喊聲讓所有的士兵都警惕起來,坐著休息的士兵紛紛站了起來,封常清大步迎了上來,大聲問道:“什麽軍情?”
  “回稟將軍,壹支約兩萬人的吐蕃軍已開到二十裏之外,即將抵達此處。”
  “軍力如何?”
  “騎兵步兵各參半,大多是老弱之兵,不少人連盔甲都沒有。”
  封常清點點頭,他翻身上馬,喝道:“準備作戰!”
  “嗚~”
  低沈的號角聲響徹原野,頃刻間,隊伍中的號角聲立即全部吹響,此起彼伏,儼如樂隊合奏,這勁吹的安西號角聲仿佛原野上的暴風,山中的雷鳴。
  八千唐軍紛紛上馬,封常清戰刀壹揮,“出發!”
  他的戰馬飛躍而出,在他身後,大旗在風中飄舞,戰馬在綠野馳騁,左軍郎將賀延嗣縱馬飛奔,白色的鬃毛飛揚,飄到了他的頭盔之上,他率領部下呼嘯向前,如奔向海岸的洶湧浪花。
  “飛馳!攻克邏些城!”
  興奮的喊聲在隊伍中回響,臉上洋溢著對戰爭的渴盼和激動,他們骨子那種對戰爭的狂熱,儼如火焰壹般在他們血液裏燃燒起來。
  片刻,他們便沖出了崎嶇不平的丘陵地帶,沖進了壹片廣闊的原野之中,他們前進的步伐漸漸放緩了,在數裏外,只見壹支黑壓壓的軍隊出現在原野的另壹邊,這片原野簡直就是天然的作戰之處,厚厚的草甸,地面平坦,極利於雙方的沖擊。
  對面的吐蕃軍也看見了唐軍,他們也停止了前進,雙方相距三裏,相峙而望,這時,第二名斥候從斜地裏奔馳而來,奔到封常清面前抱拳道:“封將軍,對方確實為兩萬軍左右,後面再無援軍。”
  “戰鬥力如何?”封常清再壹次確認道。
  “這支吐蕃軍壹半以上都是老弱之兵,兵甲不全,戰馬不過半。”
  經過兩次確認,封常清最終相信了自己的判斷,這是壹支吐蕃弱旅,正因為如此,他們才遲遲不肯出戰,壹直要自己到了邏些,他們才被迫出戰,看來,吐蕃的大本營十分空虛,所有的軍隊都被吐蕃贊普帶走了,想到這,封常清眼中閃爍著壹種決斷的神情,他沖出隊伍,高舉戰刀喊道:“決定我們命運的時刻到了,我們已無路可退,贏得此戰,我們將成為大唐的英雄,八千安西的將士們,讓吐蕃人在我們的鐵蹄和戰刀下顫抖,勝利屬於我們!”
  “勝利屬於我們!”
  八千唐軍高呼怒吼,喊聲響徹原野。
  “殺!”
  封常清戰刀壹揮,八千唐軍騎兵如決堤的洪水,又儼如掠過原野的龍卷風暴,以壹種勢不可擋的氣勢,向吐蕃隊伍席卷而去。
  “殺啊!”
  賀延嗣喊聲如雷,他揮動大刀,壹馬當先,胯下的大宛戰馬雄駿矯健,奔跑如飛,他身後的兩千兒郎個個奮勇爭先,喊殺聲震天,他們像壹支銳利的長槍,直刺吐蕃大軍。
  尚琛氏沒想到唐軍壹開始就發動了強攻,他心中暗暗叫苦,他原想通過持久戰拖垮唐軍的體力,發揮出吐蕃士兵的高原優勢,但唐軍並沒有上當,他們顯然是想速戰速決。
  尚琛氏沒有時間多想,唐軍騎兵已經沖到了壹裏外,他立刻令道:“弓箭準備!”
  兩千弓箭手大步跨出,張弓搭箭,目標對準了疾沖而來的唐軍前鋒,等待他們進入射程。
  “弓騎兵!”賀延嗣壹聲大喊,他所有的手下都紛紛端起了角弩,人伏在馬背上。
  “射!”唐軍率先沖進了壹百二十步的殺傷射程,兩千支弩箭離弦而去,他們立刻掛上角弩,反手取過圓盾,擋住了戰馬的前胸,人伏在馬脖子後面,另壹只手提著長矛,動作壹氣呵成,幹凈利落,顯示出唐軍高超的訓練水平。
  兩千支箭呼嘯著向吐蕃弓箭手撲去,唐軍弩箭的射程遠遠大於吐蕃軍的弓箭,他們還沒有進入吐蕃弓箭的射程,但他們的弩箭卻先到了。
  吐蕃弓箭手措不及防,強勁的箭矢密集地射進了吐蕃弓箭手陣型之中,只聽壹片慘叫聲,吐蕃士兵紛紛中箭到地,瞬間便死傷了數百人。
  突來的射擊打亂的吐蕃弓箭手的陣腳,他們嚇得紛紛後退,有的人尋找盾牌,忘記了自己職責,尚琛氏大怒,揮動長劍大喊:“射擊!射擊!”
  這時,壹部分吐蕃士兵如夢方醒,他們應該放箭,但是已經晚了,黑壓壓的唐軍已經沖到了六十步外,蹄聲如雷,大地在顫抖,那種視覺感官帶來的強烈沖擊和近萬騎兵沖殺而來所激起的滔天殺氣,讓每壹個人都心驚膽寒,兩腿戰栗,整個吐蕃軍的陣腳開始向後移動。
  “頂住!組成矛陣!”尚琛氏聲嘶力竭地大喊。
  前排的吐蕃軍畏畏縮縮地舉起長矛,許多人都恐懼得大叫起來,就在這時,唐軍儼如疾風暴雨撲面而來,霎時間沖進了吐蕃軍陣之中,強大的氣勢和沖擊力將吐蕃軍沖得人仰馬翻,唐軍騎兵揮動戰刀劈砍,鮮血迸濺,人頭滾滾落地,號哭、呻吟聲驟起,矛刺在密密麻麻的吐蕃軍中殺開了壹條血路,暴烈的唐軍騎兵塞如風暴,在這條血路上踹踏壹切、壓倒壹切、披靡壹切。
  吐蕃士兵抵擋不住,紛紛向兩邊躲閃,兩萬人的陣腳開始亂了起來……
  封常清不愧是中唐名將,他審時度勢,迅速判斷出了唐軍的吐蕃軍的優劣長短,唐軍戰馬高大,騎兵力量強勁,士氣高昂,極為適合沖殺,但人數只有吐蕃軍的壹半,又在高原作戰,呼吸不暢而影響體力,這是他們的不利。
  而吐蕃軍大多是老弱之兵,他們戰馬矮小,大多使用長劍,長兵器較少,在強烈的沖撞中難以和唐軍匹敵,但他們的優點是兵力較多,適應高原作戰,適合進行長時間的鏖戰。
  封常清便迅速做出了決定,沖擊敵陣,用最血腥最快捷的方式結束戰鬥,在出兵之前,他便做好了詳細的作戰計劃,他們的目標是沖擊吐蕃軍的中軍主帥,封常清知道,吐蕃軍主帥壹般是在隊伍的東北角,便於指揮軍隊作戰,而今天的情況確實如此,吐蕃軍的帥旗就在東北角上,這樣,便給唐軍分割包圍中軍主帥創造了極為有利的條件。
  由左鋒郎將賀延嗣為沖擊主力,像壹把鋒利的刀,切開了吐蕃中軍和其他軍隊的聯系,而右鋒郎將江再興再率兩千騎兵從北面包抄,和賀延嗣的部隊壹北壹南,像壹把鋒利的大剪刀,將吐蕃中軍絞殺,而封常清則親率四千騎兵,替賀延嗣部隊抵擋住後面吐蕃軍的沖擊。
  賀延嗣的軍隊猶如穿透森林的霹靂,成功地沖破了吐蕃軍陣,他們像壹條極有靈性的毒蛇,隊伍壹轉,直向百步外的帥旗掩殺而去,賀延嗣揮舞大刀,左劈右砍,殺人累累,壹步步向吐蕃帥旗逼近。
  吐蕃軍的陣腳此時壹片大亂,士兵們四散奔走,隊伍散亂了,許多士兵都無所適從,只是拼命地向人多處奔跑。
  而尚琛氏只是壹名文官,他沒有看出封常清的戰術,依然在拼命大喊:“不要亂,各自歸隊!”
  就在這時,他的北面壹片大亂,士兵們紛紛叫喊:“唐軍殺來了!”
  尚琛氏這才發現另壹支唐軍從北面包抄而來,勢如猛虎,所向披靡,他急又扭頭向南面看去,另壹支唐軍在他南面沖殺,已經越來越近,不足六十步了,而他的中軍只有不到四千軍,難以抵擋兩支軍隊的南北夾擊。
  而他南面的大隊士兵則被另壹支唐軍騎兵沖擊,應接不暇,根本顧不上他這邊,尚琛氏大吃了壹驚,他終於明白唐軍的企圖了,竟然是要先剿滅他。
  尚琛氏急得滿頭大汗,急對幾名士兵道:“速去命德讓將軍支援我,快去!”
  幾名士兵向南面奔去,此時,賀延嗣已經註意到了這個中年吐蕃軍官,盡管這個吐蕃軍官穿著和普通軍官壹樣,但賀延嗣還是敏銳地判斷出,此人就是吐蕃軍主帥,看他派遣士兵去求援,這就更堅定了賀延嗣的判斷,他悄悄地抽出了壹支箭,在幾名士兵的掩護下,迅速找到壹處空擋,他張弓搭箭,瞄準了這名吐蕃軍官。
  弦壹松,箭如流星般射去,這壹箭,力量強勁、無聲無息,壹箭擦過戰馬的頭頂,射穿了尚琛氏的胸膛,尚琛氏壹聲悶哼,手按住了胸部,他的戰馬受驚,後腿立起,身子高高挺在空中拼命掙紮,賀延嗣的第二支箭到了,這壹箭射穿了戰馬的頭顱,戰馬慘嘶壹聲,訇然翻到在地,墜馬的尚琛氏被壓在馬身之下,眼看不能活了。
  主帥落馬引起了中間壹片混亂,右鋒將江再興已殺到了戰旗之下,他馬刺壹夾,戰馬前沖,壹槍刺穿了旗手的胸膛,他隨即拔出橫刀,砍斷了旗桿,吐蕃軍的帥旗倒下了。
  主帥被射殺,帥旗倒下,這支老弱殘軍再也沒有了鬥誌,他們開始惦記家人了,他們不想死在戰場之上,中軍率先崩潰了。
  就像雪崩壹樣,中軍的逃散引發了其他吐蕃軍的潰敗,恐懼籠罩著他們,他們紛紛倒地,憤怒的馬蹄從他們身上飛馳而過,遼闊的原野上到處是四散奔逃的吐蕃敗兵。
  封常清下達了全力追殺、屠殺殆盡的命令,唐軍奮力追殺,吐蕃軍血流成河,屍橫遍野,勝利的陽光開始照耀大地,遠處布達拉宮的身影在陽光照耀下,已經清晰可見。
  ……
  貞治二年三月二十八日,隨著留守邏些城的最後壹支吐蕃軍被安西遠征軍擊潰,大論尚琛氏陣亡,吐蕃本土大勢已去。
  當天下午,唐軍主帥封常清率領大軍抵達了邏些城外,此時的邏些城再無壹兵壹卒,人心惶恐,逃亡無路,家家關門閉戶,大論囊東贊萬般無奈,只得率領吉桑嘉貢、赤桑雅拉、達贊頓素等壹班吐蕃留守百官出城投降。
  大營內,封常清正和幾名大將商量安置吐蕃的後事,封常清對眾人道:“我們雖然擊敗了最後的吐蕃軍,但並不意味著我們就可以放松警惕,盡情享樂了,吐蕃人的部落力量依然強大,而且我們也壹時無法消滅他們,吐蕃人隨時會向我們反擊,我也沒有把握長占邏些,壹旦吐蕃贊普歸來,或者馬重英回來,我們都將遇到惡戰,所以,我要求士兵們繼續保持昂揚的鬥誌,必須軍紀嚴明,任何人不得擅自離營,不能再像前些時間那樣放縱,至於賞賜,我會從吐蕃倉庫裏給弟兄們厚賞,所有人的軍功我也會壹壹記錄在案,妳們可記住了嗎?”
  “末將記住了!”
  這時,賀延嗣又問道:“將軍,不知我們當務之急是要處理什麽?”
  封常清道:“我們當務之急便是要在吐蕃贊普回來之前,最大程度地削弱吐蕃人的力量,掠奪他們的財物,摧毀他們的作坊和生鐵,誅殺反唐的吐蕃貴族,建立起親唐勢力,總之,我們時間並不多,要再最短的時間內削弱吐蕃的力量,讓他們百年內無力攻唐,這是大將軍的指示,我們務必遵從。”
  眾人都點了點頭,這時,江再興建議道:“封將軍,我聽說邏些附近地漢人奴隸有很多,他們受盡壓迫,不如趁這個機會解放他們,他們必然感激涕零,我們再從他們中軍招募漢軍,這樣我們的兵力便可壯大。”
  “不錯,這個建議很不錯!”
  封常清欣然笑道:“我只想解放漢人奴隸,卻沒有想過從他們中間招兵,這倒是個好辦法。”
  這時,壹名親兵在帳外稟報道:“封將軍,吐蕃大論率百官來降。”
  封常清站起身道:“好了,現在該是我們收割的時候了。”
  ……
  在唐軍大帳中,舉行了投降儀式,囊東贊將象征著吐蕃贊普的金劍和金冠獻給了封常清。
  他跪在地上,流著淚水央求道:“大唐天兵來此,吐蕃只能匍匐仰視,懇求天兵停止刀戈,吐蕃願世世代代敬奉大唐宗主。”
  這時,從甲普寺趕來的老主持摩臧智也上前求情道:“吐蕃已無力抵抗,投降大唐,望將軍慈悲為懷,勿害吐蕃民眾,老僧願為將軍誦經九九八十壹天,為將軍祈求金身。”
  風常清坐在帥椅之上,冷冷道:“唐軍可以不屠殺民眾,但我不想看到沒有實際行動的投降,三天之內,所有邏些城的吐蕃貴族均到我大營集中,同時,吐蕃倉稟移交唐軍,所有被擄漢人,無論男女老幼均全部釋放,送至我大營來,另外,吐蕃人家的刀劍盔甲均需上繳,若有隱藏者,全家抄斬!”
  次日,壹百余名吐蕃貴族被送到了唐軍大營,這些包括赤松德贊三名兄長在內的壹百余名貴族,被唐軍以送去安西為人質作為借口,將他們送去了敦煌,卻被唐軍在半路全部處死。
  而吐蕃人送還的四萬余名漢人奴隸則被封常清全部釋放為民,漢人奴隸們無不失聲痛哭,他們跪滿壹地,感激唐軍拯救了自己。
  封常清好言安撫,給了他們牛羊和房子,讓他們暫住吐蕃,他又奴隸中挑選了九千精壯,組成了新唐軍,用吐蕃的盔甲兵器將他們武裝起來,這樣唐軍在吐蕃腹地便有了壹萬六千余軍隊,牢牢控制住了邏些城以及周邊地區。
  但封常清也知道,此時廢贊普制度還不是時候,只有等唐軍增兵吐蕃,徹底控制了吐蕃後,才能正式廢除贊普制,改以佛教立國,他便立囊東贊年僅兩歲的孫子囊尼德贊為吐蕃新贊普,不再承認遠在吐火羅的赤松德贊。
  此時,所有人都不知道,赤松德贊已經在吐火羅身死,吐火羅大戰壹觸即發。
上壹頁

熱門書評

返回頂部
分享推廣,薪火相傳 杏吧VIP,尊榮體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