雪中悍刀行

烽火戲諸侯

歷史軍事

  有個白狐兒臉,佩雙刀繡冬春雷,要做那天下第壹。湖底有白發老魁愛吃葷。缺門牙老 ...

杏書首頁 我的書架 A-AA+ 去發書評 收藏 書簽 手機

             

第壹千零二十四章

雪中悍刀行 by 烽火戲諸侯

2018-7-18 14:59

  毋庸置疑,約莫三十五六歲的女子最少已經臨近小宗師境界,甚至是已經躋身二品。
  青梅坊的行家高手不在少數,壹下子就掂量出她的斤兩,絕不是可以輕易挑釁的人物。
  她臉色冷漠道:“我家小姐言語得罪之處,劍池必有答復,可若是有人上綱上線,想要栽贓我劍池宋家,那就先問過我的鑿山劍。”
  眾人恍然,原來是宋家嫡系子弟的貼身扈從。
  這不值得大驚小怪,真正稱得上江湖世家的那些幫派宗門,天賦驚艷的嫡傳弟子行走江湖,尤其是初出茅廬的時候,長輩和幫派必然會派遣高手暗中保護,以免半道夭折。
  吳家劍冢只讓劍冠劍侍兩人闖蕩江湖,終究是特例。
  太白劍宗陳天元,金錯刀莊主童山泉,壹位天生劍胚,壹位女子刀聖,更是特例。
  青梅坊壹陣嘩然,壹些了解東越劍池內幕的江湖豪客開始竊竊私語,原來這位懸佩鑿山劍的女子,不但是正兒八經的小宗師境界,而且身份超然,她在少女時期曾是劍池老宗主宋念卿的兩位捧劍侍女之壹,是劍池外姓劍道高手中的翹楚之壹,與姜秀卿宋庭泉這對母女關系更是親密無間。
  果然,宋庭泉壹看到這個自己喊姑姑的女子現身,立即膽氣雄壯起來,正要痛打落水狗,卻聽到姑姑沈聲道:“小姐,請隨我回劍池!”
  少女愕然。
  她敏銳察覺到這位比親姑姑還親的長輩,死死盯住那名從頭到尾都沒有出聲的劍客背影,仿佛如臨大敵,已是置身於生死壹線。
  少女背脊泛起壹陣寒意。
  正當少女低頭服軟之際,那名腰墜鹿角掛件的公子哥緩緩起身,笑意森森,“當眾毆打朝廷官員,按離陽律當流徙西北壹千六百裏,若有包庇,以半罪論處,徙南疆八百裏。”
  不等那名劍池宗師辯解,這位器宇軒昂的年輕人又笑道:“忘了介紹,這位被妳們宋氏嫡女無故毆打的官員,是我離陽刑部主事李大人。”
  那名中年男子正了正衣襟,挺起胸膛,氣勢淩人。
  刑部主事,正六品。
  品秩不高,重要的是清流官身。
  在不知公門門道的官場門外漢眼中,就算知道刑部主事的品第,也不清楚這個官位如今的潛在分量,尤其是對江湖的影響。
  因此劍池女子宗師面無懼色,“無故?”
  那人哈哈大笑道:“本官說無故即是無故!”
  此言壹出,滿堂嘩然。
  剛有依稀謾罵聲響起,這個年輕公子壹手負於身後,壹手撐在桌面上,儀態瀟灑道:“至於本官嘛,忝為刑部清吏司,第七司員外郎。”
  幾乎所有青梅坊客人都是面面相覷。
  這個口音別扭的北方佬龜孫子到底想顯擺個啥?什麽清吏司第七司的?
  徐寶藻和同桌護住孩子的男人幾乎同時嘆了口氣,少女無奈道:“宋家有大麻煩嘍。”
  男人惋惜道:“東越劍池,大禍已至!”
  徐寶藻轉頭得意洋洋道:“曉得其中玄機不?”
  徐鳳年根本沒理睬少女的炫耀,只是眼神古怪地看著那個劍池女劍客。
  泥菩薩也有幾分脾氣,何況是堂堂出自劍池的劍道宗師,她推劍出鞘寸余,頓時劍光熠熠,劍意森森,她冷笑道:“我只知無論百姓還是官員,生於天地間,總要講理才是!”
  此言壹出,她四周的叫好聲和喝彩聲,此起彼伏。大夥兒都是江湖兒女,自當同仇敵愾,為這位鐵骨錚錚的劍道宗師助長聲勢。
  那名自稱刑部清吏司員外郎的年輕人在被拆臺後,非但沒有覺得難堪,反而笑意不減,隨意瞥了幾眼聲響最大的方位,緩緩收回視線後,終於流露出些許平起平坐的恭謹眼神,微笑道:“黃先生?”
  那名始終沒有動靜的佩劍男子面無表情地站起身,面對那位占盡天時地利人和的劍池女子宗師,“在下遼西黃小河,暫時在刑部當差,並無官身品秩……”
  說到這裏,這個自報名號的北地劍客略作停頓,沈聲道:“只有刑部柳尚書頒發的銅魚繡袋壹枚!”
  所有看熱鬧不嫌天塌下來的青梅坊客人,瞬間都下意識咽了咽口水,更有人已經想要偷偷摸摸溜之大吉了。
  尤其是當他們瞪眼看清楚了那個名聲不顯於中原的“黃小河”,腰間袋子所繡的鯉魚數目是六之後,壹個個噤若寒蟬。
  江湖傳言,離陽刑部近二十年來,秘密招安的江湖高手之中,唯有二品小宗師方可懸掛銅魚繡袋,繡五魚,又唯有功勛卓著之輩,才能加繡壹魚,或是初入刑部的壹品境界高手,壹律繡六魚。
  壹般江湖草莽不知道的是這些被朝廷籠絡的頂尖高手,直接歸轄於刑部主要四司之外的清吏司,正是那位年輕公子所在的“冷僻”衙門。
  刑部第七清吏司,職掌東越和寶瓶兩道刑名案件,收辦六館閣、兵科、國子監、欽天監和宗人府在內十二處衙門的文移。以及提請審定每年的秋審。
  由於第七清吏司由於涉及兵科、館閣和宗人府兩處,不但能以文官身份跟那幫立下扶龍之功沒幾年的兵部武官,天經地義地籠絡關系,還要與炙手可熱的館閣官員和與國同姓的宗室勛貴打交道,所以第七司在離陽刑部十六清吏司當中尤為重要,僅次於京城第壹清吏司和北涼道第三清吏司,而這幾個大司的主官郎中,與地方上的壹州別駕,並稱朝內朝外小刺史,足可見權柄之重。
  劍池女子語氣凝重,“可是昔年天下第壹左手劍張鸞泰的師弟,遼西快劍黃小河?”
  黃小河流露出壹抹恍惚神色,不過壹閃而逝,瞬間劍心通明,點了點頭。
  她松開劍柄,雙手抱拳道:“東越劍池何山溪。”
  黃小河亦是抱拳還禮。
  那個自稱刑部清吏司員外郎的公子哥坐回位置,給自己倒了壹杯梅子酒,眼角打量著那兩位江湖兒女,打趣道:“呦,這是相見恨晚惺惺相惜來著?黃先生,要不然本官幫妳再喊壹壺酒?”
  跟此人同出兩遼的黃小河臉色淡漠,對女子宗師何山溪沈聲道:“今日希望妳不要出劍。”
  何山溪滿臉苦澀,輕輕呼出壹口氣後,左手拇指重重按住腰間劍柄,眼神堅毅道:“恕難從命。我東越劍池,劍氣在長,劍意在深,劍心在靜!劍道在直!”
上壹頁

熱門書評

返回頂部
分享推廣,薪火相傳 杏吧VIP,尊榮體驗